理工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医学论文 | 英语论文 | 经济论文 | 管理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艺术论文 | 财经论文 | 法律论文 | 汉语言论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视域下的农村基层党的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七大又再一次重申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组织基础,是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着重要职责,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伟大历史使命,关键要把农村党组织建设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以新农村建设为指导加强农村基层党的思想建设

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以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农村基层党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广大农村党员领导干部积极带领群众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去,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但当前在一些地方,农村基层党的思想建设工作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和许多薄弱环节,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党的先进性建设还有较大差距,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与克服。

1.当前农村党员在思想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表现。一是部分农村党员出现了信仰危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动摇,党员先进性意识淡化;二是部分党员忽视自身政治学习和世界观的改造,宗旨观念淡化,自我利益意识膨胀;三是有些党员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发家致富方面,不能积极带动周围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实现脱贫致富,党员的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发挥的不好。

2.加强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的思想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障。目前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着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不相适应的思想倾向,因此,必须认真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加强理论政策的学习,以提高其理论政策水平,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决策上来。一是要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章,引导农村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党员意识,自觉学好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用党章统一每一个共产党员的思想和行动,以充分发挥每个共产党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要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学习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其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才能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实现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以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三是要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对党的现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统一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任务的认识。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团结带领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谱写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篇章。

二、以新农村建设为指导加强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

江泽民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农村各级组织和各项工作的核心”。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整个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社会基层单位的领导核心,是我们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直接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农村,对广大党员进行经常性教育管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重任。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关键。

1.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表现。一是党员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青年农民要求入党的少代写论文,中青年党员大量外出务工经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严重滞后,培养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和青年后备干部工作不到位,7%的村庄甚至出现多年不发展一名新党员的不良现象;二是农村新经济组织中党建工作相当薄弱,一方面是如何在这些新的经济和社会组织中设置党的基层组织问题,另一方面,党组织在这些组织中建立后,如何按照党章要求开展工作、进行活动、发挥党的作用,也成为一个需要不断探索解决的新问题;三是农村中老年党员、贫困党员、无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四是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还没有形成规范的办法。忽视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一些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农村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还未形成规范的办法;五是组织工作制度不健全,农村基层组织选用干部的机制不完善。

2.加强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一是认真做好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培养发展党员的工作,增强党组织的活力。切实解决好党员队伍老化问题。要不断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增加新鲜血液和活力,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党员队伍老化的问题;二是完善党组织在农村新经济组织中的工作机制,改变农村基础党组织的传统设置形势、工作方法以及党员教育管理方式等。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发展集体经济、带领农民致富上来,把单纯的行政领导体制转移到既领导又提供服务上来,把对普通党员的简单说教转移到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上来,切实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为推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领导核心;三是充分发挥中老年党员、贫困党员、无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党员致富带头人”“我为党旗添光彩”“奉献农村,服务社会”等主题活动,积极营造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良好环境。教育党员,鼓舞群众,加强党员培养,确保党员质量;四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内的各项制度,加强对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的管理,使他们及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监督;五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邓小平同志非常强调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指出“制度是决定因素”,“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然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所以制度建设同时也是农村基层党建的根本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选好领导班子。其次,要建立党员发展工作制度,实行党员岗位责任和实际考核制度,为党员设岗定责,对党员进行业绩考核,使每个党员找准自己的位置,激励他们在建设新农村中建功立业;针对党员入口较宽、出口较窄的实际,按照党章要求,结合农村实际,建立不合格党员劝诫、警示机制,完善劝退和除名机制。

三、以新农村建设为指导加强农村基层党的作风建设

农村乡镇干部身处基层一线,相对城市而言,工作条件、生活条件比较简陋艰苦,尤其是边远地区更为突出。而他们肩负的责任重大,任务繁重。农村乡镇干部的素质高低、工作作风好坏,对新农村建设起着关键作用。从总体上而言,当前农村乡镇干部队伍状况是好的,能吃苦耐劳,工作深入,切实为农民群众谋利益。过去那种紧张的干群关系已经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工作作风上仍然存在与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

1.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作风方面的问题及表现。一是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认识不足,缺乏带领群众开拓进取的精神和能力;二是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强迫命令,只习惯于沿用过去的行政手段,不善于运用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方法等。

2.加强农村基层党的作风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是联系党和政府与农村群众的桥梁,也是党和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组织实施者,他们的作风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因此,农村基层党的作风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一是要加强学习,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致富和带富能力。大力选拔和培养“两高两强”型人才,充实基层党组织。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大力选拔和培养农村中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自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即“两高两强”型的支部书记和党员干部;积极探索自富带富的新模式、新路子。农村基层党组织既要制定政策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提高统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二是要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善于通过启发教育、民主协商、示范引导等方法解决农村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措施、建设项目出台前后,往往是群体性事件的高发期,为避免和减少矛盾,要提前制定工作预案,主动靠前工作。要按照预警在先、控制在先、转化在先、调节在先的原则,把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要耐心引导教育群众。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审视和谋划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改革创新,着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但是,加强新时期农村党建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将会不断出现新的情况和问题。各级党委只有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指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密结合农村党建工作的实际,积极探索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努力开创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局面,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打好坚实的政治和组织基础。